为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现向行业专家、师生及关心小学教师培养的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感谢小学教育领域专家、教师、同学们为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修订提出宝贵建议。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培养扎根龙江、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师德修养高尚,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具备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小学“2+N”学科(数学、语文和兼教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小学优秀教师。
预计毕业生入职五年后,成为城乡小学优秀教师。具体如下:
1.师德情怀修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守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履行师德规范与教育法律法规,尊重小学生人格与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心健康,关注乡村教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
2.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和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发展规律;具备扎实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研究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整合能力,形成有个性的教育风格。
3.综合育人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备班级管理、心理辅导、家校沟通、课程育人、指导活动的能力。
4.专业发展能力。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教育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善于进行自主学习与经验反思;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有效进行组织、沟通与合作,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毕业入职五年后成为小学优秀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少年儿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相关教育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认同城乡小学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乡村教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尊重并理解儿童,掌握小学生发展阶段特点与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3.具有较为综合全面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基础。掌握小学数学、语文主教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熟悉兼教学科如英语、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对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善于进行知识整合和迁移,了解学科知识内部关联及其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4.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熟悉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专长于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并能胜任兼教学科的教学工作。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结合学科教学知识特点,科学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能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具备独立开展班主任工作能力。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胜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掌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规律进行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能够熟练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开展综合育人。能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少先队活动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特点,能够根据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进行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较好的教育反思能力。
8.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能力,能够进行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获得与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毕业要求二级指标内涵如下: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1. 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相关教育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
1.1 思政素养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 职业规范 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小学教育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识。 |
1.3 职业道德 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
2. 教育情怀: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认同城乡小学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乡村教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尊重并理解儿童,掌握小学生发展阶段特点与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
2.1 教师观 清晰的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认同城乡教师工作的意义。毕业后有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关注乡村教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 |
2.2 学生观 尊重并理解儿童,掌握小学生发展阶段特点与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 |
2.3 个人修养 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能够做到为人师表。 |
3. 学科素养:具有较为综合全面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基础。掌握小学数学、语文主教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熟悉兼教学科如英语、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对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善于进行知识整合和迁移,了解学科知识内部关联及其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
3.1 通识知识 具有较为综合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学科知识基础,主动探讨通识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 |
3.2 主教学科知识 掌握系统扎实的小学数学、语文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 |
3.3 兼教学科知识 熟悉兼教学科如英语、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了解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基本知识。 |
3.4 知识整合迁移 善于进行知识整合和迁移,了解学科知识内部关联及其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
4.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熟悉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专长于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并能胜任兼教学科的教学工作。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结合学科教学知识特点,科学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能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4.1熟悉课标 熟悉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具有开展完整教学活动的能力。 |
4.2掌握技能 通过三笔字、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技能的考核,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 |
4.3 学会教研 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能够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具有多种教学研究方法结合使用的意识。 |
5.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具备独立开展班主任工作能力。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胜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
5.1 胜任德育工作 掌握小学德育知识、原理和方法,形成德育为先理念。 |
5.2胜任班级管理 掌握班级组织管理与建设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5.3 胜任活动组织与指导 具有班主任工作实践体验,能够参与、组织、指导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其他主题活动。 |
6. 综合育人:掌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规律进行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能够熟练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开展综合育人。能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少先队活动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6.1 小学综合育人 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掌握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实现小学综合育人要求。 |
6.2 学科教学育人 能够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在小学课程中落实学科的德育功能。 |
6.3 组织活动育人 能够组织小学校园文化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等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
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特点,能够根据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进行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较好的教育反思能力。 |
7.1 终身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专业发展意识和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实现路径。 |
7.2 职业规划 能够根据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发展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
7.3 教育反思 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养成反思习惯。 |
8. 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能力,能够进行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获得与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
8.1 团队学习协作 具有学习共同体和团队协作意识,掌握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能。 |
8.2 人际沟通合作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能够参与家长、社区等人际沟通与合作实践,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
小学教育专业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