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认证资料 
 小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指南纲要 
 心理学指导纲要 
 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
您的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教育管理

2025年07月23日 21:47  点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

教育管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及教育行政人员。具体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热爱劳动,愿意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础,了解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尤其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动态。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造性解决城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践问题。

6.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需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教育管理领域密切相关。

三、学习年限

教育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5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最多不超过45学分

(一)公共必修 6学分)

1.外语(2学分)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1学分)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学位基础课 (8学分)

1.教育原理(2学分)

2.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3.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4.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专业必修课(8学分)

1.教育管理学2学分

2.教育统计与评价2学分

3.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4.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专业选修课 (8学分)

1.学科素养类课程

管理心理学1学分

管理学1学分

SPSS统计软件应用1学分

论文写作指导1学分

2.教育专业类课程

教育哲学(1学分

教育社会学(1学分

教育经济学(1学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1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1学分

3.专业特色类课程

乡村教育专题研究(1学分)

乡村学校长领导力研究(1学分)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学分)

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学分)

乡村教育发展史(1学分)

()实践教学(8学分)

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导师组指导、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

2)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支教实践、教育研习等。

实践教学安排表

类别

实践内容

实践形式或要求

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1:导师组指导

导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入学指导

由导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针对性地布置相应实践实训任务

校内实训2: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普通话训练

三笔字训练

教育技术训练

由教学法老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采用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辅导次数不少于4次。

校内实训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训练

教学实施训练

教学观察训练

教学评价训练

校外实践

教育见习

观摩课堂教学及班队活动

观摩其他教育教学环节

参与集体备课

尝试作业批改

分段见习

教育实习

观摩并尝试进行课堂教学

观摩并组织班队活动

参与课堂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观摩并参与其他教育教学环节

批改作业

整学期实习

支教实践

进入乡村学校进行课堂教学

开展班主任工作组织班队活动

承担乡村学校教学任务

参与乡村学校教学研究互动

整学期实践

教育研习

观察、参与并反思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为毕业论文采集数据

分段研习,将教育研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学生应有明确的教育研究计划,导师组应对学生给予指导

六)考核方式

1.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考核通过方可获得规定的学分。

2.学位必修课以笔试考核为主,为考试课程,学位课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非学位课60分以上方可获得规定学分;选修课程可采用考试或考查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成绩均以百分计,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五、培养过程与方式

有序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协同育人。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

实践教学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累计时间为1学年,包括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支教实践、教育研习等内容,在中小学校等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学期。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开题在教育实习前完成。

(二)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教育管理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八、附件

附件1

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学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备注


外语

1

2

36

考试

14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2

36

考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2

1

18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

18

考试


教育原理

1

2

36

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

2

36

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2

2

36

考试


教育研究方法

2

2

36

考试

006212601

教育管理学

2

2

36

考试

8学分

006212602

教育统计与评价

2

2

36

考试

006212603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3

2

36

考试

006212604

教育政策与法律

3

2

36

考试

专业选修课

学科素养类课程

006302601

管理心理学

3

1

18

考查

至少选修8学分

006302602

管理学

1

1

18

考查

006302603

SPSS统计软件应用

3

1

18

考查

006302604

论文写作指导

3

1

18

考查

教育专业类课程

006302605

教育哲学

2

1

18

考查

006302606

教育社会学

2

1

18

考查

006302607

教育经济学

2

1

18

考查

0063026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

1

18

考查

006302609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

3

1

18

考查

006302616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

1

18

考查

专业特色类课程

006302610

乡村教育专题研究

3

1

18

考查

006302611

乡村学校校长领导力研究

3

1

18

考查

006302612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

1

18

考查

006302613

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3

1

18

考查

006302615

乡村教育发展史

3

1

18

考查

006512601

校内实训1:导师组指导

1

2

36

考查

8学分

006512602

校内实训2: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2

考查

006512603

校内实训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3

考查

006512604

教育见习

1-3

1

18

考查

006512605

教育实习

4

4

72

考查

006512606

支教实践

5

(2)

36

考查

006512607

教育研习

1-5

1

18

考查

006402601

教育心理学

1

(1)

18

考查

不计学分

006402602

中外教育史

1

(1)

18

考查


总学分

不少于38学分


附件2

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1

《爱弥儿》

卢梭著,李平沤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古得莱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社会学(第五版)》

安东尼·吉登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6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A·雷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管理心理学》

肖祥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9

《教育管理》

博伊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

郑燕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教育社会学/教育大百科全书》

萨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教育组织范式论》

张新平

江苏教育出版社

13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罗伯特.欧文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

《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彼得·诺思豪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邬志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6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饶从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7

《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

[加] 迈克尔·富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

吴康宁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

费孝通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

《各国教育行政制度比较》

江芳盛等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版) 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小学教育领域

关闭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主站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453—6511151   邮编:157011